<大世武侯:第二章 十里红妆万树花,最是无情帝王家。全本章节在线阅读
报错
大世武侯:第二章 十里红妆万树花,最是无情帝王家。全本章节在线阅读

字数: 3058更新时间: 2021-10-12

大秦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皇朝。两千多年前,始皇挥兵灭诸国,统一天下,从滨海之南,到大漠之北;从高山以西,至平原以东,他将整个东域都纳入了大秦的版图中,武安君白起用鲜血把老秦的旗帜插遍了这片土地。
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!”这句话是始皇的老师,学宫的夫子,在始皇登基时说的。镇国经典,即便是现在的大汉,依然高挂在未央宫上。
可是,即便是如此强盛的大秦,到现在,依然消逝了。
两百多年前,秦国最后一世皇帝驾崩。由于其在位时昏庸无能,不问政事,朝中上下,都是贪污腐败的官员。各方诸侯得知消息后,纷纷大军压境,打着勤王的口号,妄图灭秦,自立为帝。战争从海岸线一直打到了大西北的高山,尸横遍野,民不聊生。其中最强大的,要数徐州的刘氏和雍州的李氏以及楚州的项氏。
三足鼎立,谁也奈何不了谁,要说军力,以李家最强;民意,刘氏最重;财力,项氏更盛。战争一触即发,打了整整三十年。后来稷下学宫不得不出世,当代夫子秉承天意,以万民安生为由,游说三家和平共处,三家在签订一系列的和平条约之后,战事终于平静下来,百姓们回到了平稳的生活,直到160年前。
刘氏当代家主以共商天下大势为借口,邀请李氏和项氏到长安一叙,并联系夫子同往,作一个见证。没人知道那天发生了什么,长安的百姓也只看到漫天的血雨和沙尘。后来,李氏退守雍州以北,刘氏称帝,改国号为汉,而项氏,慢慢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。
刘氏称帝后,第一时间颁布了一道任命。自雍州以北,另立王侯,分封李氏,特赦不听调不听宣。大家都知道是为什么,刘氏也不过是怕李氏真的兵临长安,非要争个高低罢了。虽然不清楚为什么李氏突然就放弃了称帝,从此勤勤恳恳的替刘氏镇守一方。但事实就是,在这个本是大秦古都的长安城,新皇登基,大汉扬名。
汉高祖上位以后,接连的政治手段让人捉摸不清,先是罢免分封制,除却李氏以外,可封王侯,不分王土。又是罢免地方军队,改为各州郡的都尉亲率,州郡长官改官制为郡守或州牧,不予军事权力,军政两立,统一由高祖亲自任命、罢黜。
朝堂之上推行三公九卿制,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,丞相主管行政,是文官首长;太尉管军事,是武官首长;御史大夫掌监察,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。九卿则是太常、光禄勋、卫尉、太仆、延尉、大鸿胪、宗正、大司农、少府九大官职。朝堂其余大员统一由三公九卿推举,地方官员由郡守、州牧任命。察举制的实行下,百姓们也是拍手叫好,每个人都有直达天听的机会。
一连串的动作后,大汉这个巨大的国家机器便在各部门的协同工作下,开始了走向强盛的步伐,百姓生活富足,军事也愈加强盛,当大家都以为大汉会这样平稳的再走下去,直到某一天,和北疆的李氏再一决雌雄时,长安内部却是暗流涌动。
汉高祖一生打仗,虽然修为极深,但是也有不少暗伤留存,再加上之前的长安鸿门宴,一举消灭项氏,打退李氏,自然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。高祖再颁布了所有政令之后,便退居深宫开始闭关养伤,时值大汉初立,虽然三公九卿制可保证官员日常选拔,但是对于重大政务也没有权力去决议,因此高祖特立东宫,以长子刘瑜为太子,三公共同辅佐。
这可刺激到了当时的二皇子刘政,想当初,刘氏起兵时,他出力最多,鸿门宴的法子也是他想出来的,本以为太子之位唾手可得,却便宜了亲大哥,他想不通在父亲的眼里,长幼有序,是否就比贤能更重要,还是父亲一直猜忌于他出生时,那个贪狼命格的传说。
于是,在他门下的一众幕僚挑唆下,他造了反,用了整整一百年的时间,他在高祖闭关时,收拢朝中各部要员,欺上瞒下,将自己的亲大哥玩弄于鼓掌。
悄悄替换掉长安御林军的守将,又安排高祖亲卫,每日都送上沾了剧毒的灵药,他整整潜伏一百年,丝毫不敢有异动,哪怕朝中都知道,如今的太子只是傀儡,大汉的话事人从来都是那位二皇子,直到深宫内的那位在常年累日的毒素侵袭下,一命呜呼。是的,他很谨慎,就连用毒,都是用的最不起眼的慢性毒素,他怕,怕一切都是黄粱一梦。
终于时机成熟,二皇子带着御林军踏入了皇宫,那一夜的长安,血流成河,东宫无一活口,直到现在,一入夜,都还是有阵阵喊杀和惨叫声。一夜过后,旧朝换新人,大汉不过百年间就见证了两位帝王的交替。
刘政上位,自立汉太祖,一纸昭令,宣告天下,曰:东宫有心谋逆,高祖觉察后,谴亲卫暗中告知二皇子,二皇子当即起刀兵,带领御林军进宫勤王,可惜东宫万事具备,老皇主仍被奸人所害,身死道消,临终留下遗嘱,东宫满门抄斩,立二皇子为新帝,钦此!
世人皆知真相,但是贪狼依旧窃国。
太祖即位,朝堂新增尚书令,官居一品。此前的三公九卿制,御史大夫虽列三公但无实权,如今御史大夫统领尚书台,直接受帝令,听帝封;协助皇帝处理天下奏章,分管内廷。丞相主外廷,为百官之长。
那一年,是汉历100年。
朝堂的震动自然也传到了北疆的李氏,李氏虽然有先帝特赦不听调,不听宣;但是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,表面上还是要书信一封,一是祝贺新皇登基,二是说明北疆情况。没想到,收到来信后,一向对李氏避之不及的朝廷,此番却是派出钦差,带着太祖的亲笔信,前往了北疆。
不多时,李氏当代的少主便随同钦差一同返京,在未央宫,接受了太祖的谕旨。
“北疆李氏,镇守边疆百余年,属地百姓,安居乐业,卿厥功至伟,朕心甚慰,当赏!李氏少主李武义,年少有为,封列侯,官至二品,沿袭先帝分封雍州地,当得万户侯。爱卿忠义两全,武功造化参天,封号忠武!”洋洋洒洒几句话,李氏的这位少主一步登天,差一点位及人臣。
“拜见忠武侯!”朝堂上,两边的文武百官,包括三公在内,尽皆弯腰!
李武义轻挑眉头,看这架势,也不再犹豫,单膝跪地,双手抱拳,向下一拜:“微臣,谢陛下封赏。”
太祖挥手勉励,继而开怀大笑道:“忠武侯可有婚配?”
“启禀陛下,家父年事已高,边防之事都是由微臣操持,不得空闲。因此,并未婚娶。”李武义起身答道。
太祖一听此言,更加高兴了,说道:“忠武侯啊,国事虽重,也不可忽视了家事呐,朕有一个妹妹,夷安公主,国色天香,倾国倾城之姿,先帝生前对她也最是喜爱,朕觉得,忠武侯当得朕的妹夫,你意下如何?”
“陛下,微臣万万受不起,再说北疆天气恶劣,常有战事,实在担不得公主千金之体。”李武义脸色不变,只是淡淡开口。
“忠武侯,我倒是认为您当得起,天下皆知李氏仁厚忠义,陛下放心你李氏,忠武侯本人年纪轻轻也能如此得到陛下的赏识,自然是当得!”丞相何立本开口说道。
“是啊,忠武侯,陛下皇恩浩荡,羡煞我等了,可不敢再推迟。”太尉欧阳文焕也是连忙劝说道。
“忠武侯,朕也是感念你李氏一族对于我大汉的付出和功劳,好了,此事,朕意已决,你也不要再多言了,这两日准备一番吧!”太祖也是不再管李武义,径直决定了。
李武义看着朝堂上的各位大员精彩的表情,以及稳坐龙椅之上的那个男人,内心一顿思索,也不再推迟,只是再拜谢道:“微臣谢恩,李氏从今往后,必定继续为我大汉好好守卫北疆,不让陛下失望。”
“嗯,朕相信你们。”太祖意味深长的看着他笑了笑。
长安城再度热闹了起来,大家都知道,皇家的公主出嫁了,嫁的还是北边那位的少主,如今被封为忠武侯的男人。
三日后,长安城。十里的红妆,马车从街头排到街尾,井然有序,路旁铺洒着数不尽的花瓣,寒风卷着花香刺得人脑袋直犯晕,就连满城的树上都系着无数条红绸带,路旁皆是维持秩序的士卒,涌动的人群络绎不绝,比肩继踵,个个皆伸头探脑去观望前无古人的婚礼。
是的,前无古人,太祖也深深的希望,后无来者。因为,这一切,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,为了江山稳固,而送出亲生妹妹的权宜之计。他深深的叹了口气,都知道最是无情帝王家,可又有几人能知道,他内心的无奈。




安装APP,阅读更方便! 立即安装